• <dd id="4gs2q"></dd>

    <th id="4gs2q"><pre id="4gs2q"></pre></th><tbody id="4gs2q"><noscript id="4gs2q"></noscript></tbody>
  • <tbody id="4gs2q"></tbody>
    <em id="4gs2q"><ruby id="4gs2q"></ruby></em>
  • <em id="4gs2q"></em>
  • 2017年醫藥電商盤點:處方藥網售政策“急剎車”,“電商+醫療”模式興起,處方外流是新增長點

    2017年,醫藥電商迎來機會年。

    政策層面,ABC三證審核相繼取消,醫藥電商門檻進一步降低;資本層面,熱錢涌動,全年有十多家企業拿到融資,總額近10億元;業務層面,新技術得到應用,業務不斷創新,出現線上線下協同、醫療服務與電商協同等新模式,醫藥電商正在由單一的網上藥店和互聯網醫藥批發向多元化的健康服務提供商轉型。

    風物長宜放眼量。當前,醫藥電商行業正處在快速發展變化階段,應清晰洞察行業存在的機會,推進互聯網+醫藥的融合。

    動脈網從政策、產業、資本、創新案例等角度回顧了2017年醫藥電商行業的發展與變化,解析醫藥電商發展機會與趨勢。

    政策:門檻放寬,監管趨嚴

    醫藥行業是一個“政策市”,醫藥電商行業更是如此,自2005年《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審批暫行規定》頒布以來,醫藥電商政策出現多次反復,并一度出現叫停第三方藥品網上零售試點的情況,醫藥電商彼時迎來發展的“冰點”。

    進入“十三五”開局之年,醫藥電商迎來多輪“解禁”,先是取消醫藥電商B、C證,對網上藥店予以放行;接著是鼓勵“網訂店取,網訂店送”的新型配送方式,培育新型服務和新業態;再是各地試點電子處方和處方外流,為互聯網+醫藥提供了機會;最后連“含金量”最高的A證亦予以取消,醫藥電商全面解禁。

    當然,在松綁的同時,對醫藥電商的監管并未放開。要求強化GMP、GSP認證,對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企業嚴格把關,落實主體責任,并建立網上信息發布系統,方便公眾查詢,同時建立“黑名單”制度;對網上非法售藥的行為打擊將更為嚴厲,處方藥網售紅線不能逾越。

    在這一輪解禁之后,醫藥電商行業進入“寬進嚴管”的時代,對于醫藥電商企業的監管將更加科學而常態化,一次拿證終身有效的粗放管理模式成為過去,取而代之的是動態化的、監管效果更強的常態監管。

    另外,應該把握的政策核心邏輯是“鼓勵”。如“‘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中提到,要推動流通企業向智慧型醫藥服務商轉型,推廣應用現代物流管理與技術;“13號文”也提到,要支持藥品流通企業與互聯網加強合作,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培育新業態。

    當下,我國醫藥流通及醫藥零售行業依然存在“小、散、亂”和發展不均衡的問題,未能全面滿足藥物供給和居民的衛生健康需求,需要進一步提升行業的集中度和服務水平,培育有規模優勢、技術優勢、服務優勢的大型骨干企業,互聯網+是很好的渠道和方式。所以政策對互聯網+醫藥頗多鼓勵,期望行業充分利用互聯網等新技術工具,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實現行業整合和產業升級。

    從政策壁壘看,“處方藥+電子處方+醫保在線支付”仍是制約醫藥電商尤其是網上藥店發展的天花板。

    11月14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網絡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該意見規定,網絡藥品銷售范圍不得超出企業藥品經營許可范圍。經營者為藥品生產、批發企業的,不得向個人消費者銷售藥品;經營者為藥品零售連鎖企業的,不得通過網絡銷售處方藥、國家有專門管理要求的藥品等。向個人消費者銷售藥品的網站不得通過網絡發布處方藥信息。該規定或對當下醫藥電商尤其是網上藥店業務產生重要影響,處方藥網售,仍是懸在醫藥電商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出于對安全性的考慮,處方藥網售一直未能放開,國家對于網售處方藥的行為監管和處罰力度亦在加強。但應該看到的是,網售處方藥一方面契合消費者的實際需求,能夠給消費者帶來便利;另一方面也能催生巨大的市場,帶來市場發展的機會,所以監管部門在保證規范的前提下,也進行了一些破冰式的試點,電子處方即為非常重要的方向。

    如成都、西安均已出臺了電子處方試點政策。成都試點的電子處方已累計開方超過50萬例,惠及成都市內3000多家藥店和數萬人次患者;烏鎮互聯網醫院、微信、阿里健康等企業也在積極布局電子處方院外流轉,合作方包括零售藥店和醫藥電商。

    在取消“以藥養醫”的大背景下,未來院外處方流轉將成為趨勢,也會給醫藥電商帶來機會。

    醫保在線購藥與電子處方的情況類似,雖然無明確準入規定,但鼓勵政策亦已先行。如“互聯網+人社”2020行動計劃提到,人社將與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合作,建設統一、開放的醫保結算數據交換接口,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支持相關機構開展網上購藥等應用。有理由相信,在規范試點的情況下,醫藥在線購藥將逐步推開。

    綜上,應明晰主管部門對醫藥電商的兩條主線,一條是促進互聯網+醫藥的融合,引導行業轉型升級;一條是切實保護消費者的利益,確保藥物流通和用藥安全。在此兩條主線下,政策或有反復,但大方向確定,互聯網+是醫藥流通行業發展的機會所在。

    • 2017年醫藥電商相關政策

    產業:新業態顯現,業務邊界消失

    今年我們欣喜地看到,醫藥電商企業不僅僅局限于藥品的網上批發和零售業務,而是積極探索互聯網醫療、O2O、新零售、供應鏈服務、智慧醫療等新模式。醫藥電商與醫療服務及醫藥供應鏈服務的融合趨勢明顯,對產業鏈的滲透更深,以下我們將從創新案例找到答案。

    先是醫藥電商的“醫+藥”。今年,阿里健康、健客、七樂康等醫藥電商都在醫療服務業務上做出了嘗試。

    阿里健康在醫療方面的布局包括:3月,入股萬里云,構建醫學影像大平臺;4月,與武漢市中心醫院共建湖北省首家省級互聯網醫院,推動醫院向智慧醫院轉型;7月,正式發布醫療AI產品“Doctor You”,用科技賦能醫療;8月,發布常州區塊鏈醫聯體,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醫聯體底層技術架構體系……

    作為阿里集團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旗艦平臺,阿里健康核心業務包括醫藥電商、智慧醫療、產品追溯、健康管理等,其目的是打造大平臺和基礎設施,其一舉一動,對于行業有樣本性意義。

    健客,國內起家最早的一批醫藥電商,在今年大范圍布局線下:3月,完成收購廣州景泰醫院,探索互聯網醫院模式,承接處方外流;6月,宣布收購武漢雄楚中西結合醫院,西南中心正式落戶重慶,并擬籌建互聯網+慢病管理醫院,與海南省瓊海市政府簽約,在博鰲樂城落地國際云醫院項目;9月,收購杭州長安醫院,醫療布局觸達華東。

    不僅是醫療機構,健客還通過藥店、DTP藥房等來強化線下實體。健客強化線下的邏輯是,線上線下一體才能全面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和醫藥供給,構建“智慧醫療服務”閉環。

    七樂康,亦在積極布局醫療業務。今年6月,七樂康宣布推出“10億醫生創業基金”,為在七樂康互聯網醫院上執業的醫生提供資金、場地、人力等一系列支持,幫助其獲得更豐富的創業資源,以更輕松的方式走上自由執業道路,最大化實現醫生價值。該做法也是移動領域對醫生群體最大的創業輔助計劃,對七樂康持續擴大連接的醫生資源或有幫助。

    醫藥電商們搶灘布局醫療,背后既有業務發展訴求,亦有利益訴求。醫和藥之間天然的相關性,使得互聯網醫療和醫藥電商的邊界正在消失,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目的的業務模式正在構建。

    O2O、新零售、DTP、處方共享等新模式亦有部分公司試水。O2O方向,快方送藥于6月分發布了智能藥店系統,擬為零售藥店提供信息化解決方案和配送服務,“賦能”零售藥店,并開啟全國擴張計劃;叮當快藥則于8月推出了AI機器人、智能售藥機、智慧藥店3.0系統,并揭牌“智慧藥房”。

    “新零售”亦是醫藥電商們重點發力的方向,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挖掘消費者的需求和消費傾向,通過商品組合、商品推薦等模式,既能有效挖掘消費者的需求,亦對提升平臺流量、用戶黏性等有非常好的效果。

    綜合而言,醫藥電商們應用新技術,廣泛布局線上和線下,醫藥電商業務的邊界正在消失,各業態融合趨勢明顯。

    趨勢:市場規模將超千億,強者恒強

    政策、行業環境多項利好,加上業內公司的積極探索與突破,醫藥電商未來將呈以下趨勢:行業規模持續放大,集中度提升,強者恒強;專業化程度增強,對醫療服務的滲透更深;慢病及新特藥等差異類電商將活得更好;線上線下融合,業務邊界消失。

    先看市場規模,據商務部市場秩序司數據,2016年醫藥電商直報企業銷售總額為612億元。其中B2B業務銷售額576億元,B2C業務銷售額36億元。另據Choice數據,2016年B2C醫藥電商規模為286億元。

    在成長性上,B2B醫藥電商近五年年均復合增速為40%,預計2017年完成交易額760億元;B2C醫藥電商近五年年均復合增速超過100%,預計2017年交易額超過500億元??傮w看,2017年醫藥電商規模將超1000億元。

    ?數據來源:商務部市場秩序司、Choice、動脈網

    從市場占比看,盡管醫藥電商門檻已開,進入者增多,但頭部流量已被成熟平臺把持,市場集中化趨勢明顯,強者將恒強。

    如阿里和京東兩家平臺,都已開始自營。阿里將天貓醫藥館業務收入囊中,并組建阿里健康大藥房;京東則有自營藥房、醫藥批發、醫藥O2O等業務,近日又爆出招募醫生,建設互聯網醫院的消息,全面進軍醫藥業務。

    除了阿里、京東以外,其他醫藥電商則多有上市公司背景,包括九州通-好藥師、太安堂-康愛多、仁和藥房網-仁和藥業,這些大公司所建的醫藥電商平臺有資源優勢,起步較早,已占據一定市場地位,未來將持續“統治”市場。

    即使是非上市公司,在融資方面,起步早、已經過市場驗證的公司也更容易得到資本青睞。據我們統計,截至2017年Q3,醫藥電商領域發生融資13起,總融資金額約為1.27億美元,僅為去年的一半(去年醫藥健康領域發生融資10起,總融資金額2.67億美元)。

    從今年獲得融資的公司看,融資輪次集中在A輪及以后,包括健客、七樂康、國藥在線、藥師幫等,金額大,占到總融資額的98%以上;新近創立的公司非常少,滴度科技、醫鏈科技、桃奢生活三家新公司拿到的總融資額僅為400萬美元。這些數據表明,醫藥電商領域的創業進入了后半程,資本更傾向于培育一家獨角獸而不是做天使投資。

    • 2017年醫藥電商領域融資

    專業化程度增強方面,主要體現在醫療服務上,前面提到有不少醫藥電商公司開始涉足醫療,其實反向來看,亦有不少互聯網醫療公司開始涉足藥品服務,包括微醫收購醫藥電商金象網、為多家醫藥電商提供醫療服務接口等;另外還包括各家醫藥電商均在加強建設的專業藥師隊伍,提供專業的藥學服務。整體看,醫藥電商在醫療服務和藥學服務上通過自建、合作等方式強化能力,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專業而深入的服務。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慢病、新特藥電商的崛起,尤其是DTP模式。DTP模式本來是為新藥、尤其是尚未進入醫保的新藥開辟的直接觸達患者的一個渠道,多開在院邊,由醫藥流通企業運營。隨著醫藥電商的成熟,DTP+醫藥電商模式開始興起,醫藥電商沒有地域限制,能夠服務更多患者,而醫藥流通企業的新特藥供應鏈渠道亦能為平臺加分不少。預計電商DTP模式將成醫藥電商重要的細分市場。

    線上線下結合,多業態協同,從政策及產業實踐方面都可看出端倪。國家鼓勵發展“智慧醫藥物流”,在“兩票制”、“藥品流通規劃十三五規劃中”等政策中,也提出了要進一步提升醫藥物流企業對互聯網技術的運用。

    智慧醫藥物流,其核心邏輯就是供應鏈及服務的競爭,流通企業的競爭將從單一的價格、配送能力遷移至供應鏈整合能力上,而智慧醫藥物流則代表在供應鏈整合上的最優模式,B2B醫藥電商及衍生的供應鏈服務,無疑具有較強的競爭力,符合政策導向和產業發展邏輯。

    B2C及O2O方面,有網上藥店積極布局線上,也有線下藥店加入O2O聯盟、各O2O平臺(如京東到家、美團、餓了么)等來拓展服務半徑,線上線下的邊界正在打破,未來網上藥店將和零售藥店正面對決。

    綜合看,醫藥電商正在逐漸走向成熟,未來,隨著相關政策和產業實踐落地,醫藥電商的發展潛力巨大,移動化、專業化、多元化、智慧化、多態融合等趨勢將逐步凸顯,顛覆傳統醫藥流通零售。

    發表評論

    相關文章

     
    QQ在線咨詢
    售前咨詢熱線
    18028555823
    售后咨詢熱線
    18028555823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孕妇写真_国产精品无码电影_中文字幕亚洲日韩欧美色_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综合